2017年,我結束“西部計劃”志願服務,回到鄭州,找了個工作,試用期3500,轉正4000。
但因爲我經常遲到,拿不到全勤獎還要扣工資,有時候3500都拿不到。
我的房租一個月是1150塊,水電大概一百多塊,每個月地鐵費和共享單車費一百多塊。
能留給我支配的,大概是2000塊出頭。
那幾年的鄭州,蓬勃發展。東站附近的寫字樓,看着高端且昂貴,但裡面出入的,都是我這種月薪三四千的打工仔。
而那附近的房價,已經差不多兩萬了。
那時候剛出來社會,小小的腦袋裡有大大的問號:
“這個工資水平,這個房價,真的有人買得起嗎?”
辦公室的老員工看了我一眼,狠狠嘬了一口手裡的菸屁股,說道:
“還是年輕了啊。
他給我講了公司另外一個同事的故事。
總結下來,一句話。
是個狠人。
編輯切換爲居中
他說的這個人我見過,在其他部門,看着沉默寡言其貌不揚的。
這哥們兒是個傳說。
他工資比我高一點兒,能有5000。
同期進公司的,就他買房了。
還是兩套。
但也就他過的慘。
在鄭州這樣的準一線城市生活,硬生生活出了世外田園的感覺。
衣服好幾年了,永遠是那件灰撲撲的襯衣和掉色的大衣,沒見他換過新的。
每天早中晚飯都自己做,看上去就不貴的那種餐食,不是土豆豆芽就是蘿蔔豆腐,連雞蛋都很少見。
日常用品都拼多多,而且還是趁拼多多搞活動的時候買。
平日裡不出門不社交不購物不去樓下便利店買十塊錢一份的關東煮。
突出一個一貧如洗。
我就好奇了,靠省錢真的能省出來兩套房?
後來我才知道,他在外面還有兼職,但掙得錢依舊是一分不動。
彷彿這個世界,除了買房就不存在別的消費項目。
他的人生,只剩下買房,以及買第二套,第三套。
與其說他是靠省錢買的房子,倒不如說他是靠強大意志力買的房子。
一般人過不了這樣的生活。
畢竟大家做的所有事情,是爲了過更好的生活。
掙錢是,買房也是。
可他彷彿給人生植入了什麼程序,主線任務就是買房,無窮無盡的買房。
就像搬山的愚公。
就像追日的夸父。
這種無比的專注,讓他擁有了兩套房。
至於他是否有失去什麼,只有自己知道。
編輯切換爲居中
這兩年大家買房的熱度降下來了。
新北流苏公园特色溜滑梯启用 金山区长刘昌松:打造友善游憩空间
尤其是有些二線城市,頭兩年高位上車的人,開始憤憤不平了。
特斯拉車主們一定深有同感。
以前大家對買房的心理,除了能自己住,還有一種搶到就是賺到的心理。
房價會一直漲下去,成了個共識。
就像過往二十多年發生過的那樣。
儘管所有人都知道,沒有東西可以一直漲下去。
一直漲,最後的結果就是崩潰。
ChatGPT捏出來「最美中國女孩」 網友:看到很多人的影子
到誰也不知道,它會在什麼時候崩潰。
股票市場裡買漲不買跌,有人抄底,但更多的人是買高。
凡是這種買低賣高的投資,個人都會有一種錯覺,那就是發財的的人那麼多,爲何不能算我一個。
但結局往往就是接盤的人那麼多,你就是其中一個。
房市這裡面,也有點兒這味兒了。
買房投資?
別逗了。
大家現在狠狠攥着手裡這點兒錢不撒手,更不願意背上幾十年的房貸。
潮水退去之後,剩下在裸泳的,就是這些剛需用戶。
他們大多數在大城市讀書、打工的年輕一代。
故鄉儼然已經是回不去了,而這座城市,有他們更爲熟悉和適應的生活方式。
唯一阻礙的,就是房子。
前幾十年,把房價炒高了的人掙得盆滿鉢滿,現如今,這些真正需要一套房子的人,卻成了接盤者。
拿着幾千的工資,承擔着幾萬的房價。
編輯切換爲居中
離開鄭州之後,我時常會想起那個同事。
他的兩套房子,房貸還完了嗎?
他還穿着那件灰撲撲的襯衫和掉色的大衣嗎?
他又攢夠買房的錢了嗎?
剛畢業的時候會覺得他有些悲哀,畢生都被房子捆綁和吞沒。
這世界那麼大,多少精彩等着我們去發現啊,幹嘛把自己搞的那麼魔怔呢?
只是年歲漸長,閱歷漸增,才明白這種人有多厲害。
因爲我做不到,大部分人也做不到。
大家都是紅塵裡被推着左搖右晃往前走的石子,做不到那般堅如磐石。
月薪5000也好,50000也罷,錢總歸是能左右你的心境。
買房跟其他事情一樣,沒什麼區別。
倪光南院士:发展开源RISC-V基础软件和人才培养,推动开源RISC-V的生态繁荣
但當你把一件事當成信仰,那它本身是什麼,已經不重要了。